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当天,在委员驻地,财联社记者遇到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获悉他目前已准备了两份提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助力稳预期强信心的提案》和《关于打造城市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两份提案。
作为经济学家,张军扩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经济改革等方面议题,每年两会的提案也备受媒体关注。
要着力增强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回升良好态势,经济增速实现预期目标,结构优化呈现不少新亮点,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在张军扩看来,当前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信心偏弱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在党中央已经从多方面采取相应对策的情况下,下一步还需要更加突出优化政策环境这个重点,持续用力。
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家最担心的,并不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是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不可预期。
为此,张军扩建议,要着力增强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稳定的政策环境会使企业家具有长远眼光,进行长期投入。而如果企业家对政策环境难以预期、难以把握,就不可能对长期发展抱有信心,也不可能进行长期投资。
张军扩表示,政策的调整,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政策的酝酿、颁布与实施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从而给相关企业的调整和适应留下一个必要的合理的过渡期。
“如果由于特殊原因需要短期改变政策,那么就要考虑对那些合法合规经营而纯粹由于政策变化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做,也是符合法治政府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的。”张军扩补充认为。
在去年中央发布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地方政府该如何细化落实?
为此,张军扩建议,要从两个方面持续用力。要抓紧出台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比如,如何切实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在参与招投标、获得贷款支持、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问题等,都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另外,要着力解决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张军扩补充说。
打造韧性城市要发挥保险特别是巨灾保险作用
张军扩另一份是关于“加快打造韧性城市,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提案。
在张军扩看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的人口、经济密度越来越大,加之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增多,城市面临的气象灾害、地震、新发烈性传染病事件等冲击的损失风险与日俱增,亟需增强城市韧性。
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中国在韧性城市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建议:1.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体系,提高城市空间的抗逆性、恢复性及扩展性。2.加强城市防灾识别、评估、预警能力建设,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3.增强城市供应链韧性,提升供应链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4.发挥保险特别是巨灾保险作用,强化灾后重建“复原力”。
来源:财联社